长平之战地点在哪里
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前后消耗时间约为三年的一场战争。它爆发于秦国与赵国之间,规模空前,死伤惨烈,最终以秦国的大胜告终。而上党郡和长平也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重要地点。
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
长平之战的地点虽发生在赵国长平,但是这场战争的起因却是上党这个地方。赵国接受了韩国冯亭进献的上党郡一事,成为了秦、赵两国长平之战的导火索。上党原先是属于韩国的土地,后来秦攻占了韩国野王,上党也随即与韩国失去联系。秦国因不满赵国接受上党郡,于是便在两年之后重新占领了上党,转而攻向赵国的长平。之后,秦、赵两国在长平打了将近半年的仗。战争结束后,对天下局势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。这场战争便被称为“长平之战”。
长平,位于现今的山西省高平市,这里除了是著名战役长平之战的发生地,同时还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。它见证了文明的发展,也见证了战争的残酷。赵国的名将廉颇在这个地方抵御过秦兵,也在这个地方失去了主将的职位。赵括在这里首次经历了如此大规模的实战,也在这里被围困,从而丢失了性命。秦军将领白起在这里使赵军全军覆没,也在这里坑杀了四十余万的赵国士兵。
长平是有着历史遗迹和故事的地方,更有着无数的英魂长眠于此。世人也会因为长平之战而永远铭记长平这个地方。
长平之战大将李牧简介
周赧王时期,长平之战是发生在秦、赵两国之间一场相当惨烈的战争,造成了两方人马共计约七八十万的伤亡,两国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均受到了重大损失。赵国更是在这场战争中元气大伤,难以恢复到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国力。
李牧人物像
长平之战中,廉颇、赵括、白起、王龁都是让世人铭记的两方将领,他们均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而李牧,这位在那一时期与白起、王翦、廉颇并称为“战国四大名将”的人,却并没有参与这场战争,这不由得使人感到疑惑。如果说一开始是因为已经派遣了老将廉颇镇守长平,故而没有让李牧前去的话。那在廉颇被撤换之后,赵王为什么不派实力更强的李牧来接替他,反而派去了远不如李牧的赵括前去担任赵军主将呢?
其实,李牧不能参与长平之战的原因也很简单,其一是他当时正在北方抵御匈奴,无法分身。其次就是赵王当时中了秦人的反间计,心中不信任廉颇,而如果再派遣李牧去打长平之战,李牧极有可能采取跟廉颇同样的战术,只守不攻。因此,赵王才会派去“主攻”的赵括,而李牧只能无奈地观望战局。当然,这也大多是后世人的推论。
现在很多人都会怀疑,如果是李牧参战,会不会还有与白起一战的可能。然而历史不可能重来,长平之战的结果也不会更改,李牧参与长平之战的故事也只能成为世人心中的想象罢了。
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扮演什么角色
战国时期的一场“长平之战”以规模之大、死伤之惨烈而著于史册。战争结果是秦国的主将白起使用计谋,诱赵军主将赵括贸然率兵出击。白起遂将四十余万赵军围困在秦军阵地附近四十六天,粮草断绝。最终,赵括在突围时死于秦军的乱箭之下,剩下的赵国士兵无奈之下选择投降。
长平之战“赵括突围”图
然而,战争是残酷的,白起并没有放过那些降兵。他担心如果不杀掉赵国士兵,会再生出其它事端,于是便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的降兵全部予以坑杀,只让年纪较小的240名士兵回去赵国。这一举动令赵国举国上下陷入了震惊、惶恐和悲痛的情绪中。
在这场战争里,赵国共派遣出了大约45万士兵,可最后活下来的却寥寥无几。如此惨烈的伤亡数目给赵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长平之战结束后,赵国因败于秦国而元气大伤。赵国在战争中不仅失去了众多的兵马,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消耗也是巨大的。战后,无论是国内的经济建设,还是军事上的休养生息,赵国都很难再调整恢复到战前的情况。如果说,长平之战没有发生的时候,赵国还拥有着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力量。那么,长平之战发生后,它是真的再也无力单独与秦国对抗了。